一、物理模拟:MPM 求解器与多物理场突破
MPM 多材质解算器
新增基于物质点法(MPM)的求解器,支持雪、土壤、泥浆、混凝土、金属、果冻、橡胶等材料的模拟,甚至可混合水和沙子等复杂材质。
典型应用场景:雪崩、轮胎在泥泞中行驶、汽车撞墙破坏效果,无需手动管理材质关系,求解器自动生成真实物理交互。
技术优势:基于 OpenCL 的 GPU 加速,结合 NanoVDB 稀疏背景网格,大幅提升计算效率。
Vellum 求解器升级
新增 VDB Colliders 支持,允许通过体积碰撞体(如烟雾、流体)驱动颗粒或布料模拟。
新增 最小模式,优化颗粒和流体模拟的性能,适合快速预览。
二、角色动画:KineFX 系统与绑定工具革新
KineFX 角色绑定优化
非破坏性动画层:支持实时调整关键帧,无需破坏原有动画数据。
实时布娃娃物理系统:一键生成复杂物理运动(如摔倒、碰撞),适配游戏角色动画需求。
基于 OpenCL 的皱纹变形器:通过 GPU 加速实现高精度面部表情模拟。
绑定工具流程简化
“Velcro” 约束系统:通过轴控制和组管理快速调整多角色交互(如三人场景互动)。
标签系统:预构建绑定组件库,支持程序化角色和生物绑定,减少重复操作。
RBD 汽车装备:将汽车几何体转换为可驾驶的动态装备,支持悬架、电机限制及路径动画。
三、程序化建模:工具链扩展与效率提升
建模工具重构
Clip 工具:支持高密度网格处理,可自动封闭模型孔洞,保持密封性。
Sculpt 工具:新增笔刷、笔划类型、掩蔽控件,优化无损工作流。
Quad Remesh(测试版):清理拓扑结构,提升模型质量。
新工具与节点
平面充气(Planar Inflate):通过几何膨胀快速塑造形状。
点云测量(Point Cloud Measure):直接解释未组织的点云数据,无需转换为表面或体积。
VDB 布尔运算:硬表面建模不再依赖传统网格,支持非破坏性编辑。
程序化植被与生物群生成
SideFX Lab 项目 Dyad:基于真实世界数据(地形、阳光、温度、降水等)的复杂植被散布系统,支持生物群落生成。
四、渲染与合成:Karma XPU 与 Copernicus 引领效率革命
Karma 渲染器升级
XPU 混合渲染:结合 CPU/GPU 加速,渲染速度显著提升,支持自适应采样和实时预览。
新功能:光线实例化、镜头滤镜、物理天空氛围(Karma Sky Atmosphere LOP)、人群程序优化(Crowd Procedural)。
USD 兼容性:深度整合 Solaris 工作流,支持镜头布局、外观开发(Lookdev)和照明的一键式渲染。
Copernicus 合成环境
替代旧版合成框架,提供 2D/3D 结合的灵活工作流,支持程序化纹理生成、NPR(非真实感渲染)和卡通着色。
类似 Substance 3D Designer 的材质创作流程,强化非写实风格渲染能力。
五、用户体验:节点网络与协作流程优化
节点信息窗口(Node Info Window)
新增可读性外观,支持与其他面板停靠,提升节点操作效率。
配方系统(Recipes)
参数预设(Parameter Presets):保存节点参数值并应用到其他节点。
工具配方(Tools):保存节点及其连线,作为选项卡菜单上的新工具,支持快速复用。
装饰(Decorations):指定中央节点作为占位符,简化复杂场景的装饰性元素管理。
USD 核心枢纽地位强化
完美适配 Maya、Unreal、Nuke 等软件协同流程,打通预览、编辑、渲染全链路。
六、AI 与机器学习集成
物理模拟优化: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加速流体、爆炸等效果的计算,提升复杂场景的迭代速度。
Kontext AI 工具:支持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调整参数(如“增加烟雾密度”),降低技术门槛。
Houdini 20.5 并非简单功能迭代,而是通过 程序化内容生成、角色动画流程优化、多物理场模拟 三大方向,结合 AI 与云计算,重塑三维创作管线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
效率提升:GPU 渲染成本降低,中小团队可驾驭电影级项目。
协作升级:USD 成为核心基础设施,未融入流程的工作室面临掉队风险。
人才壁垒:节点化+程序化思维成为高级岗位必备技能,“懂 Houdini”成为关键竞争力。
对于从业者而言,Houdini 20.5 既是技术工具,更是未来十年职业生涯的核心护城河。